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困境下的大学生:薪酬已不太要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08:26  新华网

  “那一年,我们化了很浓的妆”--一篇记述找工作感悟的文章成为“应届生”求职网置顶的新年寄语。为了一个梦“而倾其所有全力以赴,而宠辱皆惊为自己打扮”。文中主人公寒风中的浓妆,让多少求职同路人感怀。

  “每年都说就业形势严峻,但今年是真的严峻”这是中国银行校园招聘宣讲会上留下的一句话。求职难进一步催生考研热,更多学生争取留在“象牙塔”,以躲避金融风暴对就业的冲击。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感觉自己似乎还不如本科毕业时好找工作,继续考博又成为其中一些人的选择。与此同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奔走求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计2009年这一数字是610万。

  问道:“笔经、面经”成“通关宝典” 找工作要像许三多

  “不抛弃、不放弃”是时下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的一句互勉语,也是各大求职网站反复宣扬的思想。“找工作要像许三多”,今年的就业竞争似乎更多了几分“战斗”的味道。

  “战斗”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人,因而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公务员考试论坛“QZZN”早在国考前半年多即开始在“申论”版组织每周一练:“新一轮的申论练习又开始翻起大浪了,还不快点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我们一起共同提高申论成绩”版内这样吹响“集结号”。

  求职论坛上资源共享正如火如荼,其中最直接的当属“拿来主义”--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笔试、面试总结被同学们称作“笔经、面经”。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包罗万象”:从考题内容到评判标准,从着装建议到考官秉性,从薪酬待遇到发展前景,可谓应有尽有。既有前人亲历后的以身说法,又有考后发在网上的个人体会,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对于信息获取主要依靠网络的当代大学生,这堪称实用的“大杂烩”,被奉为求职路上的“通关宝典”。

  记者登陆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热门求职网站,发现通过其搜索引擎可直接找到网友提供的笔试、面试经验总结。虽然这些总结的真实性不能保证,且带有一定主观色彩,仅供参考,但却给求职者减少了找工作时未知的“恐惧感”。

  大学毕业生查阅“笔经、面经”的热情较往年大为高涨,而同时写“笔经、面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认为分享求职经验首先是一个自我总结的过程,以这种方式“抒情怀”、“长人品”,可以互相弥补应届生经验不足的缺陷,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看了这些不一定用得上,但起码心里踏实”,在11月收到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offer的应届毕业生孙宁认为查阅“笔经、面经”让她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只有大家互助进步,才能共同度过就业难关。”

  抉择:看重行业、地域、职位 轻了薪酬

  记者调查发现,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因素是行业、地域和职位。自己喜欢的行业,中意的地域环境都能有效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职位因素同样重要,适合的工作岗位能够激发事业热情,增强创造力。

  而相比之下,薪酬则显得不那么要紧:“能养活自己就行”,这是很多人务实的想法,“金融危机是暂时的,找到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将来薪酬自然不用太担心。”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苏志强立志投身资本市场行业,他选择的就业地是北京。在此基础上,他早作准备:2007年冬天到伦敦投资局中国代表处实习,担任项目助理;2008年夏天他来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投资银行部实习。此外,他还承担了部分学院里的助教工作,以加深对专业的领悟。

  “找工作是一个统筹兼顾的过程,应当将行业、地域、职位综合考量,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最终选择,从而解决时间精力有限和校园招聘无限之间的矛盾。”这是他从实习到求职的基本策略。

  从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出发,很多高校包括京城名校指导就业时都告诉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在地域选择方面,则鼓励学生要“放眼全国,避免扎堆”。参照学校的就业指导,山东大学财政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王媛坚持“广撒网、有重点”的原则。她参加了多家单位招考,并已通过国家公务员和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笔试。对于未来工作,王媛已有更清晰目标,她的求职路正越走越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就业 大学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